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60篇
  免费   2922篇
  国内免费   857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1653篇
妇产科学   1001篇
基础医学   3478篇
口腔科学   328篇
临床医学   2257篇
内科学   4133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1232篇
特种医学   5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88篇
综合类   316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573篇
眼科学   238篇
药学   4101篇
  10篇
中国医学   1362篇
肿瘤学   185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632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1371篇
  2020年   1230篇
  2019年   1226篇
  2018年   1070篇
  2017年   1162篇
  2016年   1191篇
  2015年   1249篇
  2014年   1828篇
  2013年   2390篇
  2012年   1622篇
  2011年   1676篇
  2010年   1314篇
  2009年   1255篇
  2008年   1350篇
  2007年   1205篇
  2006年   1016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786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118篇
  1983年   97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76篇
  1980年   65篇
  1979年   65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34篇
  1973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邢占芬  成洪达  张平平  王清路 《中草药》2020,51(23):5943-5948
目的 制备桑色素-Cu2+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桑枝中桑色素进行分离富集。方法 在Cu2+存在下,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在水-甲醇极性溶剂中制备桑色素-Cu2+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聚合物为填料固相萃取桑枝中桑色素。结果 所制备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桑色素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选择性吸附,最大吸附量82 μmol/g,远大于以氢键为作用力的传统印迹聚合物及非印迹聚合物;对桑色素结构类似物大豆素、儿茶素的分离因子分别为4.81、4.02。对比桑枝固相萃取淋洗液、洗脱液组成,所制备配位印迹聚合物对桑枝中桑色素表现出明显的富集效果。结论 制备的桑色素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环境适应性好,选择性吸附能力强,是适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桑色素分离富集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抗病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借助TCMSP检索抗病毒颗粒中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芦根、地黄、广藿香、石菖蒲、郁金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 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3.6.1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将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中排名前15的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3CL水解酶进行分子对接,同时将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包含药材8个、化合物75个、靶点25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61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65个,细胞组成(CC)条目36个,分子功能(MF)条目60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31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抗病毒颗粒中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核心活性化合物与SARS-Co V-23CL水解酶的亲和力与临床推荐化学药相似。结论抗病毒颗粒中的活性化合物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等能通过与ACE2结合作用于PTGS2、HSP90AB1、PTGS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3.
64.
范建新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20,51(9):2317-232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款冬花在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确定款冬花中的主要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和BATMAN-TCM数据库对款冬花主要化学成分的潜在靶点进行整理;在GenCLiP 3和GeneCard数据库搜索COVID-19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款冬花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各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款冬花治疗COVID-19的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包含化合物14个、靶点104个、疾病4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444个(P0.05),其中包括生物过程(BP)条目325个、细胞组成(CC)条目44个、分子功能(MF)条目75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4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绿原酸B(3,4-dicaffeoylquinicacid)和异绿原酸C(4,5-dicaffeoylquinic acid)与蛋白的亲和力要优于瑞德西韦。结论款冬花中主要化合物能通过与SARS-Co V-2 3CL水解酶和ACE2结合,作用于多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COVID-19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5.
室管膜瘤是一种原发于神经上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变累及脑和脊髓,多发于儿童。基因分型的新分类方法,为室管膜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室管膜瘤对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低是造成患儿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对近年来儿童室管膜瘤的分型、诊断、治疗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6.
金银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其发展为传统生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技术和方法。金银花作为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深入研究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展开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在金银花鉴别、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胁迫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并针对基于杂交技术的标记(RFLP)、基于PCR的分子标记(RAPD,AFLP,SSR,ISSR)和基于DNA序列分析的SNP及DNA条形码对金银花的多样性识别、诊断、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提出可以采用多组学技术,构建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平台,建立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相关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用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的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等生命活动规律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推动金银花现代化及其他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67.
Relapsed high‐risk neuroblastoma has few effective therapies currently available or in development. Cabozantinib is 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multitargeted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for select adult malignancies with preclinical data suggesting efficacy against neuroblastoma. A safe and tolerable dose has been identified for children, but its efficacy remains unknown. We describe four children with relapsed metastatic neuroblastoma treated with cabozantinib. All four patients had extended disease control (two complete responsesfor >12 months, 2 stable disease >6 months) with manageable predictable toxicities requiring dose reduction in two patients.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cabozantinib in neuroblastoma.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建立壮药材滇桂艾纳香专属性检验方法。方法: 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分子生物学及特征图谱等方法对滇桂艾纳香及其易混品种东风草和高艾纳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三者的根、茎、叶性状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滇桂艾纳香头状花序小(直径0.5~0.8 cm),东风草头状花序大(直径1.5~2 cm),高艾纳香头状花序具密集的长绒毛;三者的根、茎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基本相同,高艾纳香具基部膨大的非腺毛;薄层鉴别(1)中高艾纳香比滇桂艾纳香和东风草少1个斑点;薄层鉴别(2)中滇桂艾纳香比东风草和高艾纳香少1个特征斑点;ITS2序列N-J树聚类分析显示三者具有良好的单系性,三者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与滇桂艾纳香对照图谱相比,东风草平均相似度为0.962,高艾纳香平均相似度仅为0.789。结论: 高艾纳香与滇桂艾纳香区别较大,不宜混用,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甄别;东风草与滇桂艾纳香在性状、显微、薄层、分子生物学、特征图谱等方面相似度较高,在对二者进行充分的药理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基础上,可考虑作为滇桂艾纳香的替代品使用,以缓解药用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70.
This study utilizes a psychophysical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n carrying capacity for bi-manual carrying tasks involving different handle positions and carrying ranges. A total of 16 female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in groups of two people, and each group of subjects performed the tasks in a random order with 12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arrying task.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handle position (upper, middle, lower) and carrying range (F–F: floor height carried to floor height, F–W: floor height carried to waist height, W–W: waist height carried to waist height, W–F: waist height carried to floor height),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maximum acceptable carried weight (MAWC), heart rate (HR), and th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ndle posi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MAWC and overall RPE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R. Carrying rang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AWC and HR,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verall HR. The handle position and carrying range have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n the MAWC and HR. The RPE for different body parts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the hands feel the most tired. Overall,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the lower handle position with the W–W carrying range is the best combination for a two-person carrying ta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